Zoom Quiet == dama
ZoomQuiet
online.old
py103课程接触到幕后的大妈是从Github的犀利回复、远程会议里富有磁性的声波中、古灵精怪的博客里寻找蛛丝马迹,拼凑起大妈的原型:卖萌的长发极客,结合python中文社区的创始人名号,下图是再好不过的阐释了。
offline.new
py103的线下聚会为了围观大妈慕名前来,见到了一位逆生长的单口相声开源社群热心大妈程序猿。
此处应该有合照,但是尚未获得授权,大家脑补一下…
大家的踊跃提问和大妈的滔滔不绝,活动延时将近一个小时,意犹未尽的小伙伴接着撸串到12点多。
- 不想做一个好单口相声演员的程序猿不是好的社群参与者
- 不是总留长发,不是总卖萌(网络除外),可以瞬间hold住,全场爆笑
- 台湾相声很不错
- 编程届的活化石
- “办法总比问题多”主义者(我在公司也在努力宣导)
- 思想极客,语言不是
- 热心、负责、认真、自由
- 第一张图和本人差异太大,嗯,容易被误导
- 逆生长的“小(lao)鲜肉”
Knowledge Management
Personal
记录
- 做过两年的大周期时间记录,获取时间感知能力。大妈做了9年,还在继续。
- 沟通录音。
- 照片、图片、幻灯,无穷无尽。
- 能落实到文字的尽量落实到文字。
- 尽量用数字化的方式做数据存储。
输出 知识管理以输出为导向,用输出倒闭输入。我一直仅通过博客进行输出,想写的东西太多,时间精力却有限,随着时间的推移,总是会丢失很多有价值的想法、点子、行动。 但是看了大妈的博客,输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,绝不仅仅限于博客,博客不仅仅限于文章。适合公开的录音、幻灯、视频、列表、清单等等,太多可以的形式。 输出不等于博客,可以有自己的文件托管(七牛云),github等等,分享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。
开源 分享出来,创造价值,造福自己和他人。大妈分享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,这样还有一个好处,方便找啊,随便一搜就出来了。比自己的电脑里找个东西方便多了,省地方,云备份。
链接 看大妈的内容最大的感受是链接真多,一个点牵动了整个世界,有了大妈的背书,链接的质量也是很高的,基于链接的信息网,也是互联网的一种原始形态,借用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。
Group
和大妈讨论了我的工作中关于团队知识沉淀的部分内容,收获颇丰。
团队知识库的建立
- 形成统一的认识
- 个人受益、团队受益
- 所有人参与进来
- 方便查看,方便修改
- 正向激励反馈
- 找到合适的工具(Gitbook兜底)
- 定期分享和培训
- 自己(或者小范围)试用,再团队推广
- 算笔账,受益>成本
- 形成统一的认识
团队人才培养
- 定期互相分享和培训
- 低成本,快速启动,MVP
- 形成氛围,尝到甜头
- 优秀的编程习惯
- Google、Gitbook、Github
- 定期互相分享和培训
Q&A
我三十多了,还能学编程么,怎么学?
- 看看大妈,还有六十多岁的知名程序猿
- 这个问题可以变成"我三十多了,还能学XX么,怎么学?“的通用问题
如何参与开源社群
- 从加入邮件列表开始
- 自己上网搜索了解社群"pyhon社区的变迁,如何参与开源社区,如何了解开源社区"等等
编程应该先了解全景还是先动起手来
- 先动手,MVP,再快速搜索拓宽思路和眼界,谷歌大法好
- 你接触到的有限,别人说的好是不是真的好,需要自己去通过搜索了解更多的信息客观验证
- 方法不行就换一个“方法总比问题多”
Action
- 录音笔.购买 & 随身携带
- 结婚日纪年法(参考孩童出生起纪年法)
- 从邮件组开始参与社区
- 全面的知识沉淀(原始资料的记录分享)
- 全面使用英文标点符号
- junyu.io
- KM演讲
- 大妈style & 转换老干部画风
- 继续Github的“家庭事务管理”
PS:
- “这好像是一篇假博客”,我一改以往的文风,混搭了浓厚的大妈style。大妈不仅仅是优秀的程序员、开源社区的创始人,他让我知道有趣的灵魂应该有的样子:无关年龄,是也乎。
- 像大妈致敬,感谢大妈带我入python深坑。
Reference
- pre_2.OMOOC.py:py10X的大妈课前分享。
- 我是如何成为大妈的
- 其他同学的总结(注意:需要权限)
[完](http://blog.junyu.pro)
声明: 本文转载需标明出处,禁止用于商业目的。
ChangeLog
170312 新建